“吸氧”再也不愁了
发布时间:2023-02-01 09:35:261月13日,临近小年。下午3点40分左右,在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岁的王奶奶一边输液,一边吸氧。王奶奶心脏不太好,她说:“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输液吸氧都很方便。”
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范围覆盖周边七八个街乡,在高峰时期,日接诊量高达1800余人,病房中的40余张吸氧病床全部投入使用。王奶奶介绍,这段时间不仅她吸氧方便了,还有好多邻居拿着氧气袋来这里灌医用氧气。“最多一天得灌十多袋氧气。”该卫生服务中心药剂科主任赵文武说。
在王奶奶和她的邻居实现吸氧自由的背后,是包括北京市药监局在内的各职能部门以及生产企业同向发力、共同保障医用氧气供应充足的责任担当。
2022年12月中下旬,由于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增多,北京市需要吸氧的患者数量激增。以北京中医医院为例,在高峰时期,医院日用氧量多达7.5吨,较此前增长了六七倍。
面对激增的用氧需求,北京市药监局联合相关部门快速反应,打出了组合拳:2022年12月25日连夜调配408名工作人员进驻全市566家医疗机构,及时了解防疫药械以及医用氧气储备情况,并将信息反馈给北京市医药物资应急保障专班;同时,充分“开源”,帮助全市7家医用氧气生产企业增加生产班次,调整产能分配。
北京首钢气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钢气体)距离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0多公里,北京约40%的医用氧气来源于此。下午5点,厂区内的生产依旧热火朝天:生产医用液氧的机器正不断轰鸣,一辆辆液氧槽车源源不断地将医用液氧运送到各医疗机构和供应终端。
“在得知全市医用氧气需求激增、供应出现缺口后,我们按照北京市药监局的安排,第一时间将库存的液氧调配出来运往北京部分医院和氧气公司,同时立即组织暂停工业氧气的生产,24小时不停工全力以赴生产医用氧气,产能从133吨增加到140余吨。”首钢气体总经理马银川说。
但这还不够。首钢气体在河北唐山还有一个生产基地,但该基地尚未完成相关生产手续的报批。为盘活资源,北京与河北两地药监部门跨地域联动:在河北省药监局快速完成现场核查后,北京市药监局按照标准不降低、质量有保障的要求,快速启动审批程序,仅用12个小时就完成了该基地相关生产许可,较规定的20个工作日大幅提速。在获得生产许可后,首钢气体唐山基地立即投入生产,有力保障了京冀两地的医用氧气供应。
1月8日,在对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实施“乙类乙管”的当天,北京医用氧气供应能力达到峰值,液氧日供应由180吨增加到1000吨,瓶装氧日供应由2200瓶增加到5800瓶。不仅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像北京中医医院这样的大型公立医院也没有出现过医用氧气“断供”的情况。
“从2022年12月26日起,北京仅用了7天就实现医用氧气本地产能最大化,12天就实现需求缺口归零,供应能力扩大为需求量激增前的5.6倍。”北京市药监局药品生产处副处长温灵犀说。
来源:中国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