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5个月!首钢高性能取向电工钢项目投产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3-05-26 08:54:06春来潮涌东风劲,奋楫扬帆启新程。4月19日,首钢股份智新电磁公司建成投产全球首条100%超薄规格、高磁感取向电工钢专业化生产线,在建设世界电工钢示范工厂的宏伟蓝图上又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高质量发展脉动愈发强劲。
首钢电工钢勇当绿色低碳转型的先行者和实现“双碳”目标的排头兵,始终坚持“绿色制造,低碳发展”战略,不断擦亮绿色发展底色。高性能取向电工钢项目和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与“双碳”目标同向同行,肩负着服务国家战略、保障国计民生的使命担当,凝聚了首钢电工钢十余年创新研发成果。项目投产后将大幅提升高端取向电工钢“制造 服务”能力,为用户提供更多高端精品、优质服务,支撑绿色电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项目自2021年6月开工建设,高性能取向电工钢项目团队坚持“质量优先、投资最低、快速高效、产建协同”原则,首钢工程、首钢建设、首自信、诚信监理、上海五冶、德国西马克等十余家项目参建单位克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疫情反复多变、“最严”环保限行等诸多困难,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向着一个又一个“技术高地”“关键节点”反复冲锋,“不差一点标准,不留一个问题”确保项目优质高效推进。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所有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高性能取向电工钢项目圆满竣工,顺利投产,交上了“建设首钢钢铁业示范工程”的满分答卷!
追求极限效率
树立工期控制“新标杆”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高性能取向电工钢项目团队日夜奋战637天,提前5个月全流程贯通热试投产,“首钢速度”令人惊叹!项目团队牢固树立“保工期就是保效益”的责任意识,传承发扬首钢精神,追求极限效率,敢于苦干硬干,树立了工期控制“新标杆”。
冲刺起跑破纪录,确保合规夯基础。首钢高性能取向电工钢项目立项后,团队克服疫情及外方时差的影响,历时88天,31轮次,与18家国内外集成商完成主线技术谈判并签订最终技术附件。负责报建手续的李冠良说道:“仅用19个工作日就完成全部43项报建手续是史无前例的,在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司各部室的大力帮助下,项目组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分秒必争。在节能评价手续办理期间,下午三点我们拿到了迁安市政府的批文,然后马不停蹄直奔唐山,四点半唐山市发改委完成批复,下午五点我们已经在前往石家庄的路上,次日上午相关文件被准时递交到省发改委,19天就是这么抢出来的!”政府报建手续的创纪录快速办理及工艺选型、技术交流、设备招标和建安招标等前期工作的高效开展,确保了高性能取向电工钢项目合法合规,高效推进,为项目提前5个月投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施工推进困难多,“后墙不倒”勇拼搏。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公司成立了项目工期“瓶颈”问题推进专班,列出影响工期的27项关键“瓶颈”,重点问题扁平化管理,公司领导靠前指挥,率先垂范,当好“施工队长”,逐一突破“瓶颈”,为项目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工程施工创新组织模式,见缝插针、灵活高效,成功克服进口设备延迟到货等诸多困难,强力推进施工进度。
受国际形势、芯片问题及疫情反复等诸多因素影响,很多进口设备的交货期被无限期推迟。然而,设备安装衔接高度紧密,牵一发而动全身,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轴承不到位,后续的所有工作都将被按下“暂停键”。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在两级公司领导及相关部室的大力支持下,项目团队通过调整运输方式、寻找货期更短的供货渠道、同类型号设备替代、提前组织采购、合理优化调整安装顺序和国产化替代等方式,多措并举,“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在此期间,工程设备负责人刘传鹏和陈诚一方面要与国内制造厂积极协调设备加工进度,另一方面还要与外方进行高频次技术谈判和技术转化确认,确保每一项国产化方案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两人作为fob设备的谈判代表,累计组织各类工程专题会、推进会500余场,技术谈判至凌晨是“常态”。最终,制约项目进展的19大类563项1300余个进口设备及配套件延迟到货问题全部被解决,确保项目进度“后墙不倒”,守住了工期底线。
在关键的土建施工期间,项目组周密部署,用极致的内部工作最大限度抵消环保限行带来的影响。管控期间,进行“手术刀式”的精准工序串排和充分准备,一旦解除管控具备浇筑条件便集中发力,昼夜奋战,24小时抢抓浇筑和土方外运等施工窗口期。3号环形炉土建施工历时92天,累计浇筑混凝土20000余吨,创造了电工钢行业环形炉土建工程建设的“首钢速度”!
在637天的项目建设过程中,工程进度受到疫情影响。项目团队及相关方先后组织5次、上千人次住厂,所有参建单位守望相助,众志成城,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工程节点保卫战。在此过程中,兄弟单位给予了大力支持,首建和五冶参建职工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力组织现场施工;首钢工程组成专班常驻现场,高效协调图纸设计、设备制造、疫情保供、现场施工等工作;首钢国际成立特别小组保证进口设备高效率运输,及时清关及办理进口设备免税等工作,全力以赴缩短项目工期。
疫情管控期间,大量设备滞留在高速口难以到达现场,眼看“近在咫尺”的设备却不能入厂安装,每个人都焦急万分。“路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就算是肩扛人抬,也要把设备运进来!”项目组不等不靠、竭尽所能,通过组织设备汽运改火运、高速换车头等措施,保证了现场建安施工不间断、不窝工。2022年11月10日,3号环形炉提前5天点火烘炉,极大鼓舞了工程组的士气,但是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在成功点火烘炉的第二天,工程组就被全员隔离,取向二期工程完全“停摆”。此时正值3号环形炉烘调试的关键期,被隔离的调试团队心急如焚,连夜召开视频会议,远程指导维护人员进行数据调试,确保了3号环形炉顺利完成烘炉。作为高性能取向电工钢项目的核心机组,3号环形炉的顺利烘炉投产,打通了全线贯通的关键一环。
设备调试遇瓶颈,自力更生破难关。受多种因素影响,控制系统的服务器、工程师站和外方sv都无法按时到场,导致打点调试工作迟迟无法开始,原本就滞后的设备单试和联调工作变得更加遥遥无期。“外方sv来不了,那我们就自己打点、自己调!”项目负责人郝晓鹏斩钉截铁地说。一支由专业技术、点检和维护人员组成的联合调试团队应时而生,勇挑重担。调试攻关小组利用机组计算机备件自主完成系统安装,并制定了详细的打点调试方案。当工作站到达现场时,项目团队已自主完成90%近1万个点位。远程调试网络接通后,外方sv难以置信地称赞道:“首钢工程师就是no.1!”全体“参战”人员用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高强度工作,确保了取向二期主线和退火炉调试高标准推进。历经130余天不分昼夜的单试、联调和热试,终于将产线调整至最佳状态,高性能取向电工钢项目提前5个月全线贯通!
追求极高标准
打造质量控制“新样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取向电工钢被誉为“钢铁行业皇冠上的明珠”,想要生产出“更高品质的明珠”,就必须有科技含量和控制精度更高的产线。在高性能取向电工钢项目建设调试过程中,项目团队将“精品意识”贯穿始终。主动拉高标杆,追求卓越品质,精雕细琢、精益求精,通过“方案先行,样板引路”“提前培训,择优上岗”“百日会战”和“奖优罚劣”等有力举措,将高性能取向电工钢项目打造成质量控制的“新样板”。
严把原料准入关,不优质绝对不用。在高性能取向电工钢项目建设工程中,小到一颗螺丝钉,大到机组设备、整条产线,项目团队都以精细严实的态度和近乎严苛的标准,严把原材料准入关,确保原料质量。工程组和监理共同对混凝土等厂家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环保管理、施工工艺、运输条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考察考评,对资质不够的厂家坚决不予采用,对质量不合格的原料坚决不予接收。土建施工浇筑期间,重点对到场混凝土进行坍落度检查和试块制作。在设备制造阶段,项目组安排专人到制造厂进行设备制造的过程控制和出厂验收,严把设备制造精度关。3号环形炉辊组制造公差标准为±0.5毫米,但是项目组的验收标准为±0.3毫米。在验收期间,监制人员发现,第二批的40余个支撑辊制造公差介于±0.5毫米和±0.3毫米之间,尽管也满足了外方的标准,但是负责监制的机械专业丁兆玉将验收标准执行到底,最终3号环形炉的200余根辊组制造公差全部被控制在±0.3毫米以内,为后续高精度设备安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看似严苛的标准和不断自我加压的背后,是项目团队立志突破“卡脖子”技术,打造国产化取向电工钢环形炉,将大国重器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拳拳之心!
严把过程管控关,不达标绝对不行。项目团队和监理团队全程、全方位参与质量管控,坚持每个环节与一期工程对标,与样板厂工程对标。坚持工程例会、质量联检制度,全程跟踪关键质量控制点,确保施工质量严于设计及规范要求。项目组会同监理累计组织现场施工质量巡查113次,巡查质量问题整改率100%。严格落实报验机制,上道工序验收不合格,下道工序禁止施工,形成质量闭环管控。累计组织工程例会88期,组织各类专题会、推进会、日例会1100余场,坚持“样板引路”“奖优罚劣”“方案先行”,多措并举保证施工质量。每一道流程施工前,在指定区域做出钢筋绑扎、试块、焊接等作业标准样板,组织施工单位反复学习,保证“培训在先、择优上岗”。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采取旁站监督等措施进行全过程质量盯防,采用焊工、焊口专属编号措施,确保焊接质量全生命周期质量监控,提升施工人员责任意识。汗水不会白流,在dcl液压系统冲洗过程中,原本预计15天的冲洗工期仅用5天就达到了标准,管道的整体焊接水平可见一斑。
严把调试精度关,不完美绝对不停。为了高标准完成工程建设调试的“最后一公里”,打造行业领先的高性能取向电工钢产线,项目团队“咬定青山不放松”,将“敢闯、敢坚持、敢于苦干硬干”的首钢精神转化为调试期间反复冲锋,不断探索各机组、各环节的控制和衔接精度极限的不竭动力。在3号环形炉精调期间,为了切实提高环形炉主缸动作精度,项目团队利用控制系统毫秒级精确趋势监控倒逼现场调试精度提升,对主副缸进行反复设计优化,对每一个动作点进行精确测量。经过百余次的反复调整,主缸同步性达到外方标准精度的10倍,dcs全系统离线集成测试一次试车成功,实现了台车控制精度100%达标。取向电工钢环形炉在首钢人手中首次实现了调试精度超外方标准10倍的历史性跨越,为点火烘炉一次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工程建设以来,项目团队通过极致创新,持续攻关,成功突破了多项技术壁垒,创造了多项行业纪录,为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贡献了“首钢智慧”和“首钢方案”。
追求极致创新
打造行业领先“新产线”
“高性能取向电工钢项目是凝聚了首钢电工钢十余年生产组织、工艺创新、设备运维的丰富经验和智慧结晶的全面升级。”项目负责人郝晓鹏如是说。正如他所说,高性能取向电工钢项目采用多项首创技术,是全球首条100%超薄规格、高磁感取向电工钢专业化生产线。首钢电工钢始终坚持科技是生存之本,创新是发展之路。十年磨一剑,高性能取向电工钢项目从设计到施工、从安装到调试,每个环节、每台设备、每道工序都充分借鉴融合了首钢电工钢十余年的运行经验,优化改造一步到位,极致创新勇攀高峰,真正实现从跟随到引领,成功“雕琢”出行业领先的“新产线”。
创新改造无处不在,产线优化一步到位。想要把“大国重器”的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绝非易事,面对难以破解的“工艺黑匣子”和难以征服的“技术高地”,高性能取向电工钢项目团队发扬“敢担当、敢创新、敢为天下先”的首钢精神,锚定目标,反复冲锋,不破楼兰终不还。共计完成关键设备创新改造78项,16项技术行业首创,优化改造一步到位。其间,有很多颠覆一期工程设计理念的改造项目令外方专家大呼不解甚至质疑反对、拒绝执行。项目团队不卑不亢,据理力争,从作用机理和工序协同多个角度阐述观点,从系统可靠性和工艺控制稳定性等多个维度分析裨益,并结合现场实例,充分证明改进的必要性。十余年的生产经验和技术攻关给了他们十足的自信和底气。最终,外方专家一次又一次被项目团队专业、细致的作风和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打破常规的创新精神所折服,按照要求变更了设计方案。
除此之外,还有多项关键工艺技术全部实现自主设计、自主制造和调试。“一期工程时,对于外方的设计我们只能照搬照用,二期工程外方要完全跟着我们的设计理念走、按照我们的技术要求做,很多时候,外方会疑惑地问我们为什么这么改?我们的答案非常简单——it'sasecret!”项目负责人郝晓鹏的表情既自信又自豪。据统计,3号环形炉成功突破dcs系统架构、数据通信、燃烧平衡等多项关键技术“瓶颈”,确保了近5万个核心控制参数有效应用,共计完成设备改进47项;dcl4机组克服原有设备老基础的局限性,完成关键设备优化改进23项;fcl3机组自主创新多项技术,大幅提高取向电工钢表面质量稳定性,工程期间累计申请国家专利5项。
创新组织质效并举,过程管控一抓到底。管理体量如此之大的工程就像指挥一场持久战,不仅考验着各参建单位的“战斗意志”,更考验着“指战员”的组织智慧。工程推进“战略”需总揽全局、突出重点,聚焦薄弱环节,全面协同推进。具体施工“战术”则要灵活穿插、打破常规、敢闯敢试追求极致效率。项目组致广大而尽精微,在工程推进过程中创新组织,高效协同,开辟了很多全新路径、积累了很多施工经验、历练了一支能打硬仗的“工程铁军”。
项目团队经过多次研讨和论证,确定了“1 2 n”的总体施工方案,即以3号环形炉建设为核心,两条主线建设为重点,公辅系统并行推进的工程组织方案。环形炉作为整个取向电工钢生产的中间环节,必须摆在更突出的位置。只要先把环形炉这个“桥头堡”攻下来,产线推进便有了“坐标点”和“参照物”,所有处理线和配套产线都以环形炉的建设和热试进度为参考,统筹安排、精准分配施工力量,力求做到单点突破带动全线贯通,所有“分战场”同时奏凯歌的目标。3号环形炉、4号dcl和3号fcl均提前九十多天热试成功的结果,充分体现了高性能取向电工钢项目团队高超的“工程组织艺术”。
高性能取向电工钢项目工程建设和现有产线运行深度交叉,“一套人马、两项使命”,给工程推进和生产组织带来了巨大压力。全面统筹,高效协同,做好人员及生产资源平衡和相关保障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相互影响是组织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三作业区党支部和项目团队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并肩作战,将所有力量拧成一股绳,为了共同的目标挺膺担当、团结奋进,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基层党员责任上肩、冲锋在前,生产四班在人员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每班依然抽调出专人配合工程调试,从晨光熹微“战至”夜幕阑珊,党徽在胸前熠熠生辉!
为了更加优质高效推进项目工程,项目组挂图作战、倒排工期,日保周、周保月,严格兑现施工网络计划。分别组织春季、秋季等三次“百日大会战”活动,狠抓施工“黄金季”,在确保工期、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做好工序衔接和人员统筹部署。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打破常规施工顺序,工序间交叉合作、协同配合。建立基于esi机制的“1 3 5 2 x”施工安全管理体系,落实施工本质化安全管理,以“零容忍”态度实现“零事故”目标,严格落实“六个百分之百”要求,施工过程环保管控高标准执行。
创新赋能向绿而行,高性能取向电工钢项目一鸣惊人。高性能取向电工钢项目组致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全面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多项技术业内首创,多项数据打破纪录。取向一期工程环形炉设备进口率高达85%,由首钢首次100%自主集成、自主安装、自主调试的3号环形炉设备国产化率高达95%以上,机组效率较外方原始设计提升32%,创造了国内同类机组的最好运行水平。dcl4机组通过持续攻关,全面优化改造,工艺速度大幅刷新纪录,机时效率提升27%以上。fcl3机组工艺速度突破瓶颈,机时效率提升15%,新产线的全面升级将为首钢电工钢产品创新研发和升级迭代,助推我国电力装备高质量发展,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4月19日上午,16万余人次在线上线下共同见证了高性能取向电工钢专业化产线投产这一历史时刻。同时,也吸引了央视、新华社、人民网、《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多家国内主流媒体竞相报道,各类媒体报道多达700余条,首钢高性能取向电工钢项目厚积薄发,一鸣惊人!
637天夙夜在公,从旭日东升到月朗星稀,激情创业的脚步丈量斗转星移;1100余场大小例会,从骄阳似火到冰天雪地,追求极致的汗水记录时节更替;4.3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12686吨设备安装,从遍地黄沙到全线贯通,初心不改的新时代首钢人续写“首钢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