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产再利用 助首钢园华丽转身-j9九游会真人游戏第一

工业遗产再利用 助首钢园华丽转身

发布时间:2024-08-28 10:08:58

展览夜赏、非遗夜游、音乐夜听、书香夜读、美食夜享……从工业遗产到冬奥遗产,山水与人文深度交融,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交互辉映,如今的首钢园区已成为奥林匹克运动推动城市发展的典范、工业遗产再利用和工业区复兴的典范。

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专题展将于9月12日至16日在首钢园区举办,届时首钢园区将再一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进首钢园区,对话北京首钢建设投资公司相关负责人,为大家讲述首钢园区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场”的变迁故事。

尊重工业遗产原有风貌 “分区分策”保护利用

在三高炉一层“全民畅读”文化空间喝咖啡品书香,走进一高炉沉浸式打卡科幻之旅……入夜,在位于北京西五环外的首钢园里,五彩的灯光将焦炉、煤仓、料仓等工业遗存装点得又酷又美。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首钢园区的改造和利用工作尊重工业遗产原有的风貌,分区施策、以“保”定“建”,推动从“工业锈带”向“城市秀场”华丽转变。

据北京首钢建设投资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首钢园区改造工作延续首钢“百年钢铁之城、新中国冶金工业摇篮和改革开放旗帜”的核心历史文化价值,坚持“能保则保、能用则用”,率先开创以“保”定“建”、分类保护的新路子,在制定和执行改造工作规划过程中,注重结合历史文化价值评价,梳理建(构)筑物历史价值及文化价值等,确定园区内强制保留工业资源36项,建议保留工业资源42项。

在改造过程中如何完整地保留工业资源?该负责人介绍,园区对工业遗存采取分区分策的保护利用策略,划定了核心保护区、文化传承区和风貌协调区。对于作为首钢核心历史文化价值重要空间载体的核心保护区,以“保”为主,进行保护式修补,鼓励功能活化。通过“修补”,融入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功能、新空间、新环境,既能延续“素颜”工业之美,也让工业遗存有了崭新的使用功能。

三高炉是首钢园区最具特色的展览展示中心。从三高炉一侧钢铁舷梯登上9.7米平台,可以看到高炉本体、热风炉、重力除尘器等核心构筑物保留,利用场地高差进行整体设计开发,开创了大型工业构筑物改造为民用建筑物的先河。今年首钢园区四高炉启动改造,四高炉、热风炉及主控楼等附属设施整体改造为首钢国际会展中心会展综合体,成为服务城市会展功能的工业遗存可持续利用新亮点,将在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新亮相。

积极融入冬奥元素 推动园区转型发展

在活化利用工业遗产方面,首钢园在尊重工业遗存风貌的基础上,积极融入奥运元素,在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走出一条具有“首钢特色”的工业遗产再利用之路。

“比如,我们将曾经存放炼铁原料的筒仓、料仓改造为冬奥组委办公区,内设冬奥主运行中心和交通指挥中心,成为冬奥‘大脑’;将精煤车间等大型厂房改建成短道、花滑、冰壶、冰球‘四块冰’,成为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特别是首钢滑雪大跳台与冷却塔等工业遗存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将中国传统文化、工业文化和奥运文化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获得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被国外媒体誉为‘工业迪士尼’。”上述负责人说。

首钢西十冬奥广场是首钢园区第一个改造项目,其将高炉炼铁物料存储区域的老工业厂房改造成为冬奥组委办公区,在保留工业遗产风貌的同时融入冬奥元素,极大地推动了首钢园区转型发展实施进程。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首钢西十冬奥广场项目设计通过“忠实保留”和“谨慎加建”,呈现静态保护和动态更新相结合,采用“织补”“链接”和“缝合”的设计手法,把原有结构空间作为主要功能空间使用,而把楼电梯间外置,这样既不打穿原有楼板,又通过加建补强了原结构刚度,同时,通过碳纤维、钢板和阻尼抗震撑等手段对原有主体结构加固以适应新的功能需求,类似结构构件也作为了建筑立面核心表现的元素。

由此,建筑造型呈现出了“保留”和“加建”的不同状态,表达了对既有工业建筑的尊重,让原本的“炼铁料场、筒仓”变身为具有独特风貌的“办公空间”“文化秀场”。

打造都市型产业社区 高科技产业逐步聚集

伴随着冬奥会成功举办,首钢园区结合产业定位,将冬奥资源转化为园区发展动能,通过重大活动带动,全面提升功能形象,积极引入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园区通过举办冬奥会滑雪大跳台比赛、服贸会专题展、中国科幻大会、北京新年倒计时等一系列重大活动和赛事,实现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双赢,成为工业遗产再利用和工业区复兴的典范。

冬奥元素的融入,也让冰雪产业在首钢园区蓬勃发展。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冬奥会后,首钢滑雪大跳台率先向社会开放,已吸引了上百万人参观。此外,首钢大跳台还连续举办冰墩墩雪容融裸眼3d形象视频首发、“体总杯”3v3篮球赛、斯巴达勇士飓风赛等活动,吸引了更多人前来打卡。

目前,首钢园已整体建成石景山景观公园、冬奥广场、工业遗址公园三大片区,形成约94万平方米空间载体,基本形成“山—水—工业遗存”特色景观体系,进入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成为集商业、科技、体育、文旅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和跨界融合的都市型产业社区。

同时,一系列项目相继落地首钢园区,高科技产业逐步聚集。北青报记者了解到,首钢园区以科幻产业为引领,同步发展互联网3.0、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细分产业,形成“1 3 x”高精尖产业格局;举办服贸会专题展,形成独具特色的聚落式、花园式场馆群;中国科幻大会落地首钢园,并已纳入“中关村论坛”,规格进一步提升;首钢一高炉·soreal科幻乐园落成,华夏银行数字科技大厦项目开工,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揭牌运营,六工汇等商业空间开业运营。园区已形成集餐饮、酒店、零售、展览、体验等多元场景于一体的特色消费生态。

对话

首钢园景观大道为工业遗产让路

对话人:张舜洁(北京首钢建设投资公司规划设计部设计师)

北青报:三高炉改造背景是什么?为何率先对三高炉进行改造?

张舜洁:2016年我27岁,研究生毕业后刚刚加入首建投,三高炉是我参加工作后负责的第一个项目。其实最初我们是准备先改造四高炉的,因为四高炉就位于首钢园区的景观大道,即现在的群明湖大街上。2016年冬奥组委入驻首钢园前后,我们才决定先对三高炉进行改造。从地理位置上看,三高炉是首钢四座高炉中距离冬奥组委办公区最近的一个,改造迫在眉睫。同时,三高炉是首钢第一座炉容超过2500立方米的现代化大型高炉,是一座对北京乃至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有重要贡献的“功勋高炉”,率先对其进行改造,对于展示首钢园的历史风貌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北青报:在三高炉改造过程中,如何将工业遗产完整地保留下来?

张舜洁:2016年6月到8月,我几乎每天都要到三高炉考察,那时候还有老炉长驻守负责停产后的维护,作为设计师,我向他们请教了很多细节,比如铁水是如何炼成的,各类复杂的机器设备如何运作,哪些设施对见证首钢史至关重要……通过一遍遍地摸索,我逐渐找到了答案。在三高炉改造过程中,我们对工业遗产进行了大面积保留,比如对生产时使用的9.7米出铁平台和炉芯都进行了保留。同时,为了保留更多高炉炼铁工艺流程中有代表性的重要节点设备,在修建群明湖大街时,道路为工业遗产进行了让步。如今市民在园区骑行或步行时,会发现群明湖大街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步道不是直线,这是因为我们对道路局部进行了弯曲处理,避开了需要保留的工业构筑物,比如与四高炉隔路相望的洗涤塔,就有半截位于群明湖大街的人行道上。

北青报:您觉得三高炉改造过程中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张舜洁:我觉得是秀池,它可以说是三高炉改造的最大亮点。如今秀池所在的位置,是首钢当年在生产时容纳冷却循环水的池子。我们在调研时发现,秀池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水深达5米。按照当时的计划,秀池所在地将改为冬奥组委的配套停车场。我们经过反复调研,也邀请专家做了水冻胀专题调研,最终保留了表面1米深的水,并在水下方建设了秀池停车场。

北青报:您还参与过园区哪些工业遗产活化利用项目?

张舜洁:我参与过五一剧场的改造。当时我们的合作方是美国铁狮门公司,改造过程中双方也一直在进行博弈。五一剧场是上世纪80年代老首钢人的精神家园,当时首钢的群众文娱活动都在这里进行,我们希望尽可能地保留工业遗产,但改造成本远远高出拆除后新建的花费,所以我们需要给出最好的方案说服合作方。最终,我们保留了五一剧场的外立面和主体结构,内部打通建成了多功能空间,可满足现代会议和展览等多元化的需求。

此外,在沉淀池改造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其中一处沉淀池要改为饭店,在我们的强烈建议下,沉淀池的红砖外立面得以保留,内部被改造为餐厅,十分有特色。还有一处两座双曲线的小冷却塔,在生产时是用于工业水冷却循环的冷却塔,改造前我们做了充分的调研,最后在外围做了降噪处理,在其内部置入了现代商用冷却塔,这样既保存了原貌,也保证了现代设施的运转。

在六工汇商场改造项目中,我们也想办法保留了木结构的二泵站,并对20世纪40年代的木架屋顶进行了修复,做了防腐防锈处理,现在这里是作为商场的入口门廊及肯德基餐厅使用,为六工汇独具特色的工业遗存添色不少。

《北京青年报》2024年8月28日相关报道版面

来源: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