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乒转换” 华丽蝶变 首钢园冬奥遗产“绽新花”-j9九游会真人游戏第一

“冰乒转换” 华丽蝶变 首钢园冬奥遗产“绽新花”

发布时间:2024-09-27 08:34:52

9月26日,wtt中国大满贯赛事正式打响。世界乒坛顶尖选手会聚首钢园,势必上演一场场精彩纷呈的巅峰对决。作为冬奥遗产可持续利用的标志性建筑,首钢冰球馆、短道速滑馆和花样滑冰馆担起了比赛与训练场地的重任,以全新的姿态亮相国际顶级乒乓球赛事的舞台中央。

“冰”与“乒”的碰撞

首钢园北区,群明湖西北,石景山脚下,便是首钢冰球馆、短道速滑馆和花样滑冰馆所在地。一眼望去,几座建筑整洁大气,见棱见方。近些端详,便能发现许多精雕细琢之处。水管状的路灯、装饰了仪表盘的长条凳、工业装置模样的垃圾桶、工厂当年的钢质拴船桩……场馆四周,随处可见设计师的“巧思”。

北京冬奥会期间,首钢利用工业遗存改造而成的首钢冰球馆、短道速滑馆和花样滑冰馆等场馆大放异彩,在此训练的中国冰上国家队取得3金1银1铜的优异成绩,书写了中国“冰上荣耀”,也让首钢园被誉为中国队的“福地”。冬奥过后,首钢持续深化冬奥遗产可持续利用,在首钢冰球馆举办了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星光奖”颁奖盛典、百度世界大会、小米新品发布会等活动。2024年2月18日,首钢冰球馆成为北京首钢女篮新主场,成功实现满足赛事级别的“冰篮转换”。

2024年3月26日,wtt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在首钢园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wtt世界乒联中国大满贯2024落户首钢园。首钢冰球馆、短道速滑馆、花样滑冰馆成为此次赛事的比赛馆和训练馆,正式从“冰篮”向“冰乒篮”形态迈进。

wtt中国大满贯赛事是国际顶级乒乓球赛事,也是首钢园展示冬奥遗产可持续利用成果的重要契机。经过改造的首钢冰球馆,华丽变身为乒乓球运动的最炫舞台——八极场(infinity arena)。馆内灯光炫彩夺目,与动感十足的音乐一同激发出无限热情。置于场地正中央的乒乓球桌格外醒目,从众多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的顶尖高手将在此分出胜负。而当最终的角逐落幕,胜者将站在星光璀璨的领奖台上,在全场观众的瞩目中赢得冠军荣誉。短道速滑馆改造成二号馆,设有3张球台,多场精彩比赛将在这里进行。花样滑冰馆改造成训练场馆,设有23张热身球台。三个场馆配有运动员理疗室、健身区,可以满足比赛、训练、采访等多种功能需求。

为了实现冰球馆、短道速滑馆和花样滑冰馆“冰乒转换”这一综合功能需求,首钢的设计与施工人员需要解决场地尺寸和布局的差异,满足不同项目对场地硬度与平整度等不同要求,克服设备设施转换难度大等诸多难题。

同时,各场馆在施工期间仍需穿插举办活动,让本就紧张的工期进一步缩短。一个个“拦路虎”摆在面前,对首钢设计施工团队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回忆起曾经的攻关时光,首钢建投规划设计部设计师张舜洁提到了一个“座位难题”。“实现冰球馆‘冰篮转换’之后,篮球模式的4400多个座椅几乎已经占满可放座椅空间,想要容纳更多的观众观赛更是难上加难。”她说,如何在原有场馆的尺寸下,扩大其座椅容量,是一个困扰了大家许久的挑战。设计无从下笔,工程便遥遥无期。于是,设计团队决定“出门走走”,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吸收先进经验并发散思维。遍访了国家体育馆、首都体育馆和五棵松体育馆等诸多“前辈”后,设计团队优化了馆内座位、设施的布局,通过将设施摆放在主席台、东侧、西侧、北侧平台处,增加了可利用空间。同时,设计师们还将座椅尺寸适当缩小,保证观众观赛舒适度的同时扩张场馆座椅数量至5019个,总座椅数量最大可增至5115个,让“座位难题”迎刃而解。经过了这次“走南闯北”,大家的工作思路逐渐打开,几处场馆也迎来了新的春天。通过采用可移动、可调节的场地设施,实现了馆内设施根据不同项目的需求进行快速搭建和拆除,预留不同场地场心尺寸;运用先进的技术和设计手段,将活动座椅分割成几个可以独立收拉的单元,确保场地在满足比赛尺寸要求的同时,座椅实现最大化利用;通过视觉分析,使得座椅数量最大化的同时保证全场座位无视线遮挡。

冰球馆内,设计施工团队利用原有的场馆设施划分出观众通道和运动员、教练、工作人员专用通道,以及运动员、教练不同配套功能休息区。针对乒乓球表演的场布,将场馆灯光划分区域布置,中间区域满足运动竞赛的需求,更为柔和,周围氛围灯光利用原来整个行架预留进行了吊挂,为观众营造出更理想的现场观赛氛围。馆内墙面使用了发泡铝,即使场内声音非常大也没有回音,大大提升了观赛体验。

首钢各单位通力合作,快速实现了首钢冰球馆、短道速滑馆和花样滑冰馆向世界级乒乓球比赛场馆的转变,只待大赛开幕的那一刻,为参赛团队与观众来宾奉上美好的首钢之旅。

生于冬奥 华丽蝶变

当“北京”和“体育大赛”两个关键词依偎在一起,不禁让人回想起了那场全球瞩目的冰雪盛会。在北京冬奥会上,老厂房脱胎换骨,变身“四块冰”闪亮登场。

在北京冬奥会的筹备过程中,我国冰上项目的运动员们面临了一次特殊的挑战。由于首都体育馆作为冬奥会的正式比赛场馆,需要在赛前进行改建,原本的训练场地不再可用,运动员们迫切需要新的训练场地。为了确保运动员们能够继续进行高质量的训练,国家体育总局决定在首钢园区内建设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首钢巧妙地利用了园区的工业遗存,如原精煤车间、五一剧场宿舍区等,改造成了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冰壶四个专业的训练场馆。这一系列的训练场馆因其数量和特色,被亲切地称为“四块冰”。

原精煤车间外景精煤车间原长300米、宽67.5米、高16米,其改造工程经过了深化设计,充分利用原有的水泥立柱、钢梁,保存了特有的工业结构和元素,在保持原风貌的基础上实现了功能转化。在设计过程中,工业厂房具有鲜明建筑特征的门式排架提炼形成设计母型,以阵列复制的方式形成大空间,立面幕墙采用印有雪花图案的彩釉玻璃,将运动赋予诗意的生命,让“四块冰”的运动属性无比鲜活。

“镂冰剪玉工夫费”。从2017年开始,“四块冰”的设计建造便始终伴随着精雕细琢。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冰壶四个场馆全部配备面积1800平方米的冰场,而四个项目对冰面软硬程度、颗粒度和摩擦力大小的要求各不相同,建设团队需要牢牢把控着制冰环境的每一个细节,为了保证达到理想制冰条件所需要的湿度、温度和通风状况,连人员进出场馆都需要严格控制。为了满足冰壶与花滑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时对光线的要求,建设团队还特地将场馆的灯光改成“满天星”式的布局。诸般细节,数不胜数,首钢在“四块冰”的雕琢上做到了精益求精。

自投入使用以来,“四块冰”还举办了2019中国芬兰冬季运动年开幕式、2019—2020khl大陆冰球联赛、国际冰联冰球女子世锦赛等重大活动、赛事,系统运转正常,使用功能良好,受到各方好评。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一行到首钢园区参观考察冬奥会期间,观摩了“四块冰”运动员入驻训练,对场馆设施连声称赞。

首钢冰球馆、短道速滑馆和花样滑冰馆等场馆作为深化首钢冬奥遗产和工业遗存可持续利用的标志性建筑,一次次地在体育赛事、大型活动中表现亮眼,让社会大众看到了首钢园对工业遗存的保护和不断发展。首钢园区在积极保护、利用原有工业遗存的基础上,创新性地运用“城市织补”的方式,对工业遗存采取分区分策的保护利用策略,划定核心保护区、文化传承区和风貌协调区,融入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功能、新空间、新环境,既能延续“素颜”工业之美,也让工业遗存有了崭新的使用功能。

斑驳的高炉,承载着数不尽的“钢铁往事”,在石景山旁见证园区的巨变,蜕变成高端秀场、科幻乐园与城市会展中心;西南广场上,世界首例永久性保留的首钢滑雪大跳台,陪伴了无数雪上运动职业选手与爱好者,也不时地变身成荧屏与舞台,绽放文艺之花;登上工业管廊、通廊系统改造而来的高线公园,一眼便可看到婉转的群明湖与秀池遥相呼应,硬核工业风与自然风光相互交织,体验甚是奇妙;随处可见的无人驾驶汽车、充满文艺范儿的咖啡屋、激情澎湃的极限公园、飘香四溢的餐饮馆……首钢园从“工业锈带”华丽蝶变“城市秀场”,体育、科幻、文艺、硬核,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各种元素在这座百年工业园区内交织相融,呈现出独属于首钢的无穷魅力。


网站地图